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出现页面显示异常情况,请升级您的浏览器版本或者使用Chrome、火狐等浏览器。

关于我们

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银人寿”)是经国务院同意、监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国内首家银行控股寿险公司,是交通银行控股的中外合资保险机构。

保险规划

保险规划

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

机构动态

机构动态

公开信息披露

公开信息披露

提升个人信息防护意识 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发布时间:2024-04-22 15:37:39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发案率最高、损失最大的犯罪类型。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并逐渐信息化、产业化,他们会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远程、非接触的方式诈骗公私财物,诈骗所得资金被迅速转向境外,让受害人难以追回、损失惨重。金融消费者应保持警惕。

二、电信网络诈骗案例

案例1:

吴阿姨在某网络平台观看视频时,突然弹出一个对话框:想要免费观看完整视频,需要绑定手机号码。吴阿姨正在兴头儿上,没有犹豫就完成了绑定;没过多久,便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内容为:“您的某百万保障已到账,请点击下方链接于今日领取,过期将自动作废,某某保险公司”,吴阿姨看到是自己曾投保过的保险公司,未多加考虑便点击短信链接进行领取;在填写完个人基础信息后,网页提示需进一步填写银行卡号并输入短信验证码验证,吴阿姨心生疑虑,毕竟涉及到银行卡号,还是谨慎为妙,便停止操作,并拨打了该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热线;经核实,该保险公司并未向吴阿姨发送该条短信,这条短信涉嫌电信诈骗。

案例2:

王女士经常在网上购物,在拆开快递包裹后,通常是随手丢弃快递单,对于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没有进行过撕毁或者涂抹处理。近日,王女士接到了自称是某网店商家客服的电话,客服称她在他们店铺购买了某款商品,盘点库房时发现给王女士错发了下架物品,店铺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要给王女士退款补偿;王女士信以为真,便询问具体操作方法;客服表示,如果王女士在网购平台上发起退款的话,会对店铺的评分造成负面影响,恳请王女士添加客服私人微信,以便通过微信转账方式给王女士办理退款;王女士添加客服微信后,客服给她发来一个链接,理由是需要进行登记留档,王女士在毫无警惕的情况下点开该链接,填写了手机号、短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然而,王女士不仅没有等来商品退款,却意外收到了银行卡中一万元的转款短信提醒;王女士急忙通过网购平台找到了商家,商家表示他们从未联系过办理退款;王女士这才反应过来,所谓的客服实际是骗子假装的,而自己已经落入了不法分子的诈骗圈套。

案例启示:

目前,常有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服务人员,利用短信或者网络发布具有诱惑性的信息,诱使他人通过钓鱼链接填写个人信息,非法获利。

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向官方渠道确认核实,谨防个人信息遭到不法分子骗取利用,守护好我们的财产安全。

三、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信息化时代往往是因为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遭泄露导致不法分子“广撒网”,因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不仅仅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所要承担的责任,更是金融消费者个人需要关注的。金融消费者在金融活动中要对不明电话、短信链接等持有警惕心,不轻信“刷单返利”、“百万保险”等话术,不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轻易输入自己的银行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不轻信网络直播间主播、婚恋交友平台等“杀猪盘”骗局,不要为了蝇头小利因小失大,不相信“低成本高回报”的投资理财骗局等等,提升自己的反诈素养,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多次联合各单位加强推进完善电信网络诈骗预防和治理长效机制,坚定守护人民财产安全。交银人寿将始终与金融消费者携手共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为金融消费者创建更安心的金融消费环境。

 

交银人寿总公司消费者权益保护部、大连市分公司、广西分公司联合供稿

客户服务与投诉渠道

服务与投诉热线:4008 211 211

信函邮寄地址、所在地接待场所

服务投诉电子邮件:jykl-yy@bocommlife.com

网上投诉:登录交银人寿APP或微信公众号联系客服

投诉处理流程

文章详情

提升个人信息防护意识 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发布时间:2024-04-22 15:37:39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发案率最高、损失最大的犯罪类型。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并逐渐信息化、产业化,他们会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远程、非接触的方式诈骗公私财物,诈骗所得资金被迅速转向境外,让受害人难以追回、损失惨重。金融消费者应保持警惕。

二、电信网络诈骗案例

案例1:

吴阿姨在某网络平台观看视频时,突然弹出一个对话框:想要免费观看完整视频,需要绑定手机号码。吴阿姨正在兴头儿上,没有犹豫就完成了绑定;没过多久,便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内容为:“您的某百万保障已到账,请点击下方链接于今日领取,过期将自动作废,某某保险公司”,吴阿姨看到是自己曾投保过的保险公司,未多加考虑便点击短信链接进行领取;在填写完个人基础信息后,网页提示需进一步填写银行卡号并输入短信验证码验证,吴阿姨心生疑虑,毕竟涉及到银行卡号,还是谨慎为妙,便停止操作,并拨打了该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热线;经核实,该保险公司并未向吴阿姨发送该条短信,这条短信涉嫌电信诈骗。

案例2:

王女士经常在网上购物,在拆开快递包裹后,通常是随手丢弃快递单,对于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没有进行过撕毁或者涂抹处理。近日,王女士接到了自称是某网店商家客服的电话,客服称她在他们店铺购买了某款商品,盘点库房时发现给王女士错发了下架物品,店铺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要给王女士退款补偿;王女士信以为真,便询问具体操作方法;客服表示,如果王女士在网购平台上发起退款的话,会对店铺的评分造成负面影响,恳请王女士添加客服私人微信,以便通过微信转账方式给王女士办理退款;王女士添加客服微信后,客服给她发来一个链接,理由是需要进行登记留档,王女士在毫无警惕的情况下点开该链接,填写了手机号、短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然而,王女士不仅没有等来商品退款,却意外收到了银行卡中一万元的转款短信提醒;王女士急忙通过网购平台找到了商家,商家表示他们从未联系过办理退款;王女士这才反应过来,所谓的客服实际是骗子假装的,而自己已经落入了不法分子的诈骗圈套。

案例启示:

目前,常有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服务人员,利用短信或者网络发布具有诱惑性的信息,诱使他人通过钓鱼链接填写个人信息,非法获利。

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向官方渠道确认核实,谨防个人信息遭到不法分子骗取利用,守护好我们的财产安全。

三、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信息化时代往往是因为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遭泄露导致不法分子“广撒网”,因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不仅仅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所要承担的责任,更是金融消费者个人需要关注的。金融消费者在金融活动中要对不明电话、短信链接等持有警惕心,不轻信“刷单返利”、“百万保险”等话术,不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轻易输入自己的银行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不轻信网络直播间主播、婚恋交友平台等“杀猪盘”骗局,不要为了蝇头小利因小失大,不相信“低成本高回报”的投资理财骗局等等,提升自己的反诈素养,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多次联合各单位加强推进完善电信网络诈骗预防和治理长效机制,坚定守护人民财产安全。交银人寿将始终与金融消费者携手共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为金融消费者创建更安心的金融消费环境。

 

交银人寿总公司消费者权益保护部、大连市分公司、广西分公司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