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详情

以案说险丨警惕信息泄露 守护财产安全
发布时间:2025-06-26 14:09:31
“识破骗术套路,守护信息安全”。交银人寿大连市分公司为增强人民群众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意识,针对频发的信息泄露事件,持续开展风险提示与知识普及,提升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案情简介】
随着短剧热播,A女士在某网络平台观看视频时,突然弹出一个对话框,想要免费观看完整视频,需要绑定手机号码,A女士正在兴头儿上,没有犹豫就完成了绑定。没过多久,便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内容为:“您的某百万保障已到账,请点击下方链接于今日领取,过期将自动作废,某某保险公司。”A女士看到是自己曾投保过的保险公司,并未多加考虑,便点击短信链接进行领取,在填写完个人基础信息后,网页提示需进一步填写银行卡号并输入短信验证码验证。A女士心生疑虑,毕竟涉及到银行卡号,便停止操作,谨慎为妙。于是拨打了该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热线进行了核实。
经核实,该保险公司并未向A女士发送该条短信,这条短信涉嫌电信诈骗。
【案例分析】
目前,常有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服务人员,利用短信或者网络发布具有诱惑性的信息,诱使他人通过钓鱼链接填写个人金融信息,非法获利。
【安全启示】
信息时代,个人是自身数据的首要责任人。要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不仅可能面临财产损失还可能陷入各种金融诈骗的陷阱。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呢?
1.安全使用银行卡
不要随意将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无论对方是你的亲戚还是朋友,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在设置银行卡或者金融APP等的密码时尽量复杂一些,不要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被猜到的密码。
对于废弃的银行卡,或者是对账单等有个人金融信息的物品,尽量不要随意丢弃,可以先进行物理销毁,比如剪卡、撕毁票据等。
2.通过正规渠道下载软件
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下载各类APP,避免通过不明链接或二维码下载,防止下载到假冒的金融软件。进行金融交易时,尽量避免使用公共Wi-Fi,以免泄露账号及密码等信息。
3.保护好个人信息
日常生活中,对于来历不明的短信、邮件、网络链接、二维码,不随意点击或扫描,避免被植入木马病毒。还需注意不随意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也不随意在网络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
交银人寿大连市分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