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交银人寿消保宣教丨维护信息安全 提高保护意识
发布时间:2023-03-10 09:47:04
数字化生活让便利触手可及,社会多重领域服务可轻松实现“指尖办”,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但随之也产生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大数据下信息互联互通,个人信息受到侵犯的方式层出不穷,且具有多元化和隐蔽性特点,而一些平台及机构未经消费者允许就将其个人信息进行分析与买卖,既危害了消费者信息安全,更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敏感个人信息一般有哪些呢?它是如何被泄露的呢?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不受侵害呢?
敏感个人信息一般有哪些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敏感个人信息是指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由此可见,金融消费者的个人敏感信息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邮箱号码、银行账号、医疗健康等个人信息,还包括人脸、角膜、指纹等新型生物信息。
敏感个人信息如何泄露的?
姓名、性别、邮箱号码、身份证号码-网上需要实名认证的软件。如游戏软件、社交软件、共享软件等
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网上购物APP、快递软件、外卖平台、跑腿平台、参与商家活动时留下信息等
医疗健康信息-第三方服务平台、网上健康咨询平台、黑客侵入医疗系统等
银行账户信息-金融类软件、网上购物APP等
个人行踪轨迹-打车平台、地图软件、共享软件等
如何保护敏感个人信息?
实名认证需慎重。使用前充分了解平台信誉,谨慎使用不安全的游戏软件、社交软件等实名认证平台,提高警觉性,保证个人信息隐私和安全。
网上购物需谨慎。消费者在网购时注册、购买、绑定银行卡、认证、支付等各环节都要提高警惕性,设置密码要谨慎,避免设置生日、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且不同平台建议不要设置同样的密码。
快递信息可隐藏。网购或外卖等时,收货人信息建议只写姓氏或虚构姓名,填写家庭地址时,可选择就近超市或菜鸟驿站等地址,收到快递后及时销毁快递单等敏感信息。
陌生链接勿点击。当收到“免费领取礼品”、“您已中奖”等陌生链接时,不轻信,不点击,不要轻易加所谓客服的陌生好友,当对方以各种理由让进行资金转账时千万不能相信。
敏感信息保存好。最主要的是平时注重自己敏感信息的保护,比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社保卡号码、支付宝号码等,不随意出借身份证及银行卡等。且不通过微信、短信、邮箱等轻易传输自己的敏感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