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出现页面显示异常情况,请升级您的浏览器版本或者使用Chrome、火狐等浏览器。

关于我们

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银人寿”)是经国务院同意、监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国内首家银行控股寿险公司,是交通银行控股的中外合资保险机构。

保险规划

保险规划

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

机构动态

机构动态

公开信息披露

公开信息披露

风险提示丨警惕!二维码背后的“陷阱”

发布时间:2025-08-21 09:28:23

现今,二维码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识别工具,但它的便捷性和普及性也被不法分子盯上,各类“扫码”诈骗层出不穷,稍不留意就可能落入圈套。在此,交银人寿为您梳理二维码诈骗的常见套路及防范措施,助您守住“扫码”安全关。

一、常见诈骗套路,你中招了吗?

(一)“偷梁换柱”的假收款码。

个别商家的收款码被不法分子悄悄替换成个人二维码,尤其在小吃摊、菜市场、景区商铺等人流密集处高发。消费者扫码付款后,钱直接进入不法分子账户,商家却迟迟收不到款,可能会引发消费纠纷,造成财产损失。

(二)“钓鱼链接”伪装成“实用码”。

一些不法分子将恶意链接生成二维码,伪装成“WiFi连接码”、“快递取件码”、“优惠活动码”等,诱骗用户扫码。一旦扫码,手机可能被植入病毒,导致银行卡信息、支付密码被窃取,甚至被远程操控转账。

(三)“扫码领奖”连环套。

一些不法分子以“扫码抽奖”、“免费领礼品”为诱饵,在街头、小区、社交群中传播二维码。用户扫码后显示“中了手机、旅游券等奖品”,但需先支付“手续费”、“税费”,或填写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兑奖”,实则是骗取钱财或盗取个人信息。

(四)“虚假订单”的退款码。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客服,声称“订单异常”、“商品质量问题”,需要“扫码办理退款”,并发送二维码,称“扫码后输入验证码退款即可到账”。实际上,扫码后跳转的是转账页面,输入的“验证码”即为付款密码,一旦操作便会造成财产损失。

二、“五不”原则教你如何防范诈骗

(一)不扫来源不明的码。

街头传单、陌生群聊、非官方渠道海报二维码,切勿随意扫描,尤其标注有“免费领”、“高额优惠”的码,多为陷阱。

(二)付款前核对“身份”。

向商家付款时,务必确认二维码属于商家本人(可要求商家口头核对收款账户信息),避免扫描被替换的“假码”,优先选择商家提供的官方收款设备。

(三)扫码后警惕“索要信息”。

扫码后若要求填写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证号等信息,立即退出,正规平台不会通过扫码索要此类信息。

(四)连接WiFi不依赖“扫码”。

公共场合如需连接WiFi,优先向商家索要密码手动输入,不扫描不明“WiFi连接码”,防止接入钓鱼网络,泄露个人信息。

(五)手机防护要做足。
 

更新手机系统和安全软件,开启“恶意网址拦截”功能,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支付类APP启用指纹/面部识别,避免单纯用密码支付,降低被盗刷风险。
三、万一被骗,这样处理!

若发现扫码后信息泄露、账户异常,应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

若已发生资金损失,保留二维码截图、沟通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并向银行、支付平台客服反馈,争取拦截资金追回损失。

二维码随处可见,但暗藏风险需警惕。扫码前多一分核实,少一分轻信,辨清来源再行动,莫让便捷变“陷阱”。

 

交银人寿山西省分公司供稿

客户服务与投诉渠道

服务与投诉热线:4008 211 211

信函邮寄地址、所在地接待场所

服务投诉电子邮件:jykl-yy@bocommlife.com

网上投诉:登录交银人寿APP或微信公众号联系客服

文章详情

风险提示丨警惕!二维码背后的“陷阱”

发布时间:2025-08-21 09:28:23

现今,二维码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识别工具,但它的便捷性和普及性也被不法分子盯上,各类“扫码”诈骗层出不穷,稍不留意就可能落入圈套。在此,交银人寿为您梳理二维码诈骗的常见套路及防范措施,助您守住“扫码”安全关。

一、常见诈骗套路,你中招了吗?

(一)“偷梁换柱”的假收款码。

个别商家的收款码被不法分子悄悄替换成个人二维码,尤其在小吃摊、菜市场、景区商铺等人流密集处高发。消费者扫码付款后,钱直接进入不法分子账户,商家却迟迟收不到款,可能会引发消费纠纷,造成财产损失。

(二)“钓鱼链接”伪装成“实用码”。

一些不法分子将恶意链接生成二维码,伪装成“WiFi连接码”、“快递取件码”、“优惠活动码”等,诱骗用户扫码。一旦扫码,手机可能被植入病毒,导致银行卡信息、支付密码被窃取,甚至被远程操控转账。

(三)“扫码领奖”连环套。

一些不法分子以“扫码抽奖”、“免费领礼品”为诱饵,在街头、小区、社交群中传播二维码。用户扫码后显示“中了手机、旅游券等奖品”,但需先支付“手续费”、“税费”,或填写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兑奖”,实则是骗取钱财或盗取个人信息。

(四)“虚假订单”的退款码。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客服,声称“订单异常”、“商品质量问题”,需要“扫码办理退款”,并发送二维码,称“扫码后输入验证码退款即可到账”。实际上,扫码后跳转的是转账页面,输入的“验证码”即为付款密码,一旦操作便会造成财产损失。

二、“五不”原则教你如何防范诈骗

(一)不扫来源不明的码。

街头传单、陌生群聊、非官方渠道海报二维码,切勿随意扫描,尤其标注有“免费领”、“高额优惠”的码,多为陷阱。

(二)付款前核对“身份”。

向商家付款时,务必确认二维码属于商家本人(可要求商家口头核对收款账户信息),避免扫描被替换的“假码”,优先选择商家提供的官方收款设备。

(三)扫码后警惕“索要信息”。

扫码后若要求填写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证号等信息,立即退出,正规平台不会通过扫码索要此类信息。

(四)连接WiFi不依赖“扫码”。

公共场合如需连接WiFi,优先向商家索要密码手动输入,不扫描不明“WiFi连接码”,防止接入钓鱼网络,泄露个人信息。

(五)手机防护要做足。
 

更新手机系统和安全软件,开启“恶意网址拦截”功能,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支付类APP启用指纹/面部识别,避免单纯用密码支付,降低被盗刷风险。
三、万一被骗,这样处理!

若发现扫码后信息泄露、账户异常,应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

若已发生资金损失,保留二维码截图、沟通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并向银行、支付平台客服反馈,争取拦截资金追回损失。

二维码随处可见,但暗藏风险需警惕。扫码前多一分核实,少一分轻信,辨清来源再行动,莫让便捷变“陷阱”。

 

交银人寿山西省分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