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出现页面显示异常情况,请升级您的浏览器版本或者使用Chrome、火狐等浏览器。

关于我们

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银人寿”)是经国务院同意、监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国内首家银行控股寿险公司,是交通银行控股的中外合资保险机构。

保险规划

保险规划

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

机构动态

机构动态

公开信息披露

公开信息披露

暑假未成年人反诈指南: 筑牢防线,避开电信诈骗“陷阱网”

发布时间:2025-08-21 09:40:17

暑假期间,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时间大幅增加,却也让诈骗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守护孩子暑假安全,反诈先行。

【案例回顾】

案例1:游戏“异常”牵出的验证码骗局

2025年7月4日,某地市辖区一名小学生在家用家长手机玩某游戏时,通过快手添加了陌生账号。对方谎称其游戏账户“因违规被警方监管”,要求孩子扫描二维码“配合调查”,并索要微信、美团等APP的验证码。孩子因害怕账户被封,将验证码告知对方,最终导致微信被连续转账20余笔,损失约2000元。

案例2:明星“福利”背后的连环陷阱

2025年7月5日,一名初中学生暑假刷小红书时,被“明星宣传视频”中的“扫码加好友领福利”吸引,添加了冒充“明星”的微信。随后,对方伙同他人分别冒充民警和律师,以“明星隐私泄露需排查好友”“不配合全家担法律责任”相威胁。孩子独自在家时被吓住,按要求在视频通话中操作银行APP、修改密码,导致银行卡内2万余元被转走。

【风险解析】

1.暑假场景成诈骗“温床”:假期里,孩子独自上网时间增多,家长监管可能存在空档,骗子利用游戏、追星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更容易得手。

2.关键信息泄露是核心风险:两起案例中,骗子均以“验证身份”“解除监管”为由索要验证码—要知道,验证码是支付、转账的“最后一道锁”,一旦泄露,资金会直接被盗刷;而视频通话中操作银行APP,等于将账户控制权拱手让人。

3.利用未成年人心理弱点:骗子精准抓住孩子“怕权威(民警、律师)”“贪福利(游戏装备、明星互动)”“怕担责”的心理,用恐吓、利诱双重手段,让孩子在慌乱中失去判断力。

【风险防范提示】

1.筑牢“信息保密”防线: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验证码、支付密码、身份证号是“禁区”,哪怕对方自称“警察”“客服”,也绝对不能透露,必须第一时间找家长确认。

2.加强暑期手机使用管理:尽量避免孩子单独使用绑定银行卡的设备,提醒他们不扫不明二维码、不点陌生链接,尤其要关闭“屏幕共享”功能,防止被远程窥屏窃取信息。

3.识破暑期高频诈骗套路:游戏中“账号异常需交钱解封”“低价买装备”都是陷阱;明星不会私下加粉丝微信要验证码,“付费领福利”多是诈骗;公检法从不会通过微信、视频要求转账,遇此情况直接挂断并报警。

4.被骗后及时止损: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冻结银行卡,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拨打110报警,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暑假是孩子们放松身心、拥抱快乐的美好时光,为了不让诈骗阴影笼罩这份纯真,家长和孩子需时刻保持反诈警觉,共同提升防骗意识,才能让诈骗分子的“套路”无处遁形,稳稳守护家庭财产安全,让暑假的快乐不打折扣。

 

交银人寿广西区分公司供稿

客户服务与投诉渠道

服务与投诉热线:4008 211 211

信函邮寄地址、所在地接待场所

服务投诉电子邮件:jykl-yy@bocommlife.com

网上投诉:登录交银人寿APP或微信公众号联系客服

文章详情

暑假未成年人反诈指南: 筑牢防线,避开电信诈骗“陷阱网”

发布时间:2025-08-21 09:40:17

暑假期间,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时间大幅增加,却也让诈骗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守护孩子暑假安全,反诈先行。

【案例回顾】

案例1:游戏“异常”牵出的验证码骗局

2025年7月4日,某地市辖区一名小学生在家用家长手机玩某游戏时,通过快手添加了陌生账号。对方谎称其游戏账户“因违规被警方监管”,要求孩子扫描二维码“配合调查”,并索要微信、美团等APP的验证码。孩子因害怕账户被封,将验证码告知对方,最终导致微信被连续转账20余笔,损失约2000元。

案例2:明星“福利”背后的连环陷阱

2025年7月5日,一名初中学生暑假刷小红书时,被“明星宣传视频”中的“扫码加好友领福利”吸引,添加了冒充“明星”的微信。随后,对方伙同他人分别冒充民警和律师,以“明星隐私泄露需排查好友”“不配合全家担法律责任”相威胁。孩子独自在家时被吓住,按要求在视频通话中操作银行APP、修改密码,导致银行卡内2万余元被转走。

【风险解析】

1.暑假场景成诈骗“温床”:假期里,孩子独自上网时间增多,家长监管可能存在空档,骗子利用游戏、追星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更容易得手。

2.关键信息泄露是核心风险:两起案例中,骗子均以“验证身份”“解除监管”为由索要验证码—要知道,验证码是支付、转账的“最后一道锁”,一旦泄露,资金会直接被盗刷;而视频通话中操作银行APP,等于将账户控制权拱手让人。

3.利用未成年人心理弱点:骗子精准抓住孩子“怕权威(民警、律师)”“贪福利(游戏装备、明星互动)”“怕担责”的心理,用恐吓、利诱双重手段,让孩子在慌乱中失去判断力。

【风险防范提示】

1.筑牢“信息保密”防线: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验证码、支付密码、身份证号是“禁区”,哪怕对方自称“警察”“客服”,也绝对不能透露,必须第一时间找家长确认。

2.加强暑期手机使用管理:尽量避免孩子单独使用绑定银行卡的设备,提醒他们不扫不明二维码、不点陌生链接,尤其要关闭“屏幕共享”功能,防止被远程窥屏窃取信息。

3.识破暑期高频诈骗套路:游戏中“账号异常需交钱解封”“低价买装备”都是陷阱;明星不会私下加粉丝微信要验证码,“付费领福利”多是诈骗;公检法从不会通过微信、视频要求转账,遇此情况直接挂断并报警。

4.被骗后及时止损: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冻结银行卡,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拨打110报警,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暑假是孩子们放松身心、拥抱快乐的美好时光,为了不让诈骗阴影笼罩这份纯真,家长和孩子需时刻保持反诈警觉,共同提升防骗意识,才能让诈骗分子的“套路”无处遁形,稳稳守护家庭财产安全,让暑假的快乐不打折扣。

 

交银人寿广西区分公司供稿